Kotlin 内联函数
Kotlin 的 内联函数(inline function) 是一种优化手段,它允许在编译时将函数的代码“展开”到调用处,从而避免函数调用的开销,尤其适用于 高阶函数(接受函数作为参数) 的场景。
什么是内联函数
正常函数调用会产生函数对象、栈帧和跳转指令,但内联函数会在编译时将函数代码插入到调用点,避免这些开销。
1 | inline fun doSomething(block: () -> Unit) { |
编译后大致等价于:
1 | fun main() { |
函数体会“复制粘贴”到调用点。
什么时候使用 inline
Kotlin 中高阶函数(比如
let
、run
、with
、apply
)频繁使用内联,避免函数对象的创建(block: () -> Unit
不会生成 Function 对象),避免 lambda 的闭包捕获、堆分配和 GC
开销。普通业务函数不推荐使用内联,会导致代码膨胀。
inline 的工作原理
内联函数不是运行时特性,而是编译器替换机制。inline fun foo(block: () -> Unit)
编译器看到后就会展开 block()
的实现到调用点。如果有多个调用点,会展开多次(可能造成代码膨胀)。
使用 return@label
可以局部返回:
1 | inline fun doSomething(block: () -> Unit) { |
如果不加 inline 会怎么样,编译器会生成 Function 实例(Function0),lambda 体被封装为对象,可能造成性能下降,尤其是在 Android 中。
1 | fun doSomething(block: () -> Unit) { |
noinline 与 crossinline
noinline
默认情况下,所有函数参数都会被内联。但你可以用 noinline
排除部分参数:
1 | inline fun test(block1: () -> Unit, noinline block2: () -> Unit) { |
noinline
主要用于函数参数需要作为对象传递,以及不能内联的上下文(如存储到变量)。
1 | inline fun doOps( |
crossinline
禁止 lambda 用 return
做“非局部返回”。默认情况下,内联
lambda 可以直接 return
,但有风险。
1 | inline fun higherOrder(block: () -> Unit) { |
要禁止这种“跳出上层函数”的行为,加 crossinline
:
1 | inline fun higherOrder(crossinline block: () -> Unit) { |
注意事项与风险
代码膨胀
1 | inline fun heavy(block: () -> Unit) { ... } |
函数体复杂,调用频繁时,会导致APK 变大,方法数上升。
调试困难
内联函数展开后,调试栈信息会变得混乱,调试时跳转不准。